/ 

跳出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 2014-02-17 09:56
 1.信息化建设脱离企业的实际一些生产或物流企业在谈到信息化需求时,只是说看到别人用手持式终端扫描商品速度极快,于是自己也想引进类似的信息系统;还有的企业则把物流作业流程不加分类和整理,画上几张草图就直接外包给软件开发商负责系统规划和开发;更有一些企业在软件开发商的游说下,一经鼓动,便仓促决策和立项。

  像这样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对本企业信息化需求不明不白的个案比比皆是、不一而足,这样的开发立项工作经常会为最终信息化建设的失败埋下伏笔。

  从失败的个案来看,大多数企业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处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即片面地解决某一物流作业环节或局部的问题而不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模块之间互不兼容,无法实现系统的统一和衔接。尽管从每个局部上看已经有了软件系统支持作业,在局部上也会促进物流作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环节相互独立,结果造成整个企业的物流网络平台和各节点间无法实现信息畅通,信息化并没有促进全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经营效益也大打折扣。

  避免在决策准备阶段盲目立项的有效方法是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要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和应用逻辑的功能覆盖,同时要看到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2.开发商的选择方式不尽科学许多企业在选择软件开发商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由熟人推荐的开发商。企业总是认为自己熟悉的或者熟人推荐的会在信誉上可靠一些,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的做法似乎是没有错误的,但如果开发商只是开发过一些小规模的应用程序,根本没有从事主干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那么这种选择所造成的最终结果也许不会令企业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在将物流信息化建设外包给软件开发商时,不能以是否熟悉开发商作为选择的主要基准,而要对开发商进行细致地观察、分析和比较,要依据多项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如综合考察开发商在物流业内的知名度、开发商的技术研发能力等等,并最终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与合适的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选择软件开发商的五大要点技术能力?开发商的技术特长是什么?

  ·对哪一类企业的信息化比较熟悉?

  ·开发过什么类似的项目?

  产品质量、信用?已开发的项目的使用效果如何?

  ·售后服务如何?

  ·是否遵守商业承诺?

  ·是否提供企业客户培训?

  开发团队构成?开发团队人员、资格、能力的情况?团队核心人物的经验?是否有项目管理?

  对于企业需求的理解?是否懂得本企业的业务?

  ·能否提出好的解决方案?

  ·能否以用户理解的语言来说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