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于成都二圈层、相互接壤的青白江(微博)和新都两个区县,将不再只是成都21个区(市)县的普通成员,“抱团发展”已进入实质性时刻。
5月4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公布对6个卫星城总体规划的批复。其中,新青卫星城作为成都唯一由两个行政区域共同构成的卫星城,两地在城市建设、产业、交通等各 方面,将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统筹安排土地使用。根据两地产业结构等特点,卫星城将以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为主导,建设成为现代商贸物流城。
联袂打造卫星城,两地将从何入手?
为何要联手?区域内外协同发展机遇当前
按照“全域成都”的城乡总体布局定位,卫星城除了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未来还将承担疏解成都中心城区居住与就业功能的重要职责,在辐射带动周围地区发展的同时,与中心城发生相互作用。
“作为成都北部门户,新都与青白江正面临与外部环境协同发展的趋势。”承担新青卫星城规划工作的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其规划的说明中解释说, 从区域内部环境而言,无论是生态、产业,还是城市空间、基础设施,两地呈现出互补与重叠的态势。青白江区城乡规划管理局规划科科长彭涛对此颇有感触,“新 都和青白江两地中心城区直线距离只间隔10公里左右,当前青白江的城市发展区已经与新都界‘粘连’,两区的物流、商贸等主导产业,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重 叠。”
与此同时,随着成德绵区域合作的深化,处于成都与德阳(微博)合作前沿窗口的新都和青白江,无疑在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资源等方面,都同样面临“加快融入成德绵发展走廊”的诉求。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新青一体化发展,将在规划合作、工业经济合作、交通合作、教育合作、旅游合作、水源地保护合作、金融合作等八 个合作事项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新青卫星城有望推动以德阳和成都为核心、绵阳 (微博)为支撑的国家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培育与形成。”
如何联手? 搭建一城双心、两翼三镇总体框架
着眼于大区域一体化发展,新青卫星城的诞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两个区县的简单融合。
根据规划,新青卫星城范围为新都区、青白江区两区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地区,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新青卫星城城区范围东至毗河、成达铁路,西至宝 成铁路,南至环城生态区、新都区行政区界,北至香城大道、青白江区行政区界,面积207平方公里,城镇布局整体呈“一城双心,两翼三镇”的格局。
随着两区现有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未来还将依次并排形成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集聚区。
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规划功能定位,未来新青卫星城将主要承担“建设西部最具竞争优势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成都平原城市群交通走廊和成都北部门户”、“建设成德绵汽车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区”、“建设承接成都商贸物流功能转移的重要区域”四大职能。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整个卫星城将被一圈宽度达1-2公里的环城生态带所闭合包围。在“一山一环,两楔两带”的生态格局中,构筑起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
从细节做起 打通交通网络 资源共享共用
前景美好,但彭涛分析认为,目前两地融合发展至少有三大现实障碍:一是产业功能强,城市功能弱,作为卫星城的城市吸引力不足;二是配套建设滞后,产城关系不明;三是交通条件新强青弱,内部交通组织不清晰,客货混行严重。
他认为,规划要加快推动两地“有机融合”,首先须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
对此,规划中已有考量。根据规划,两地将通过构建一体化内部路网、新增快速路、发展轨道交通、打造集约化公交体系等,率先打造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形 成与卫星城相匹配的交通格局。同时,按照大城市标准,以设施共享、集约高效为原则,打破行政界限,在给水、电力、排水、环卫等方面统筹打造与卫星城城市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此外,新青卫星城还将承担部分成都市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市级音乐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国际赛事(小球比赛)体育场馆等体育设施,商学院、医学院、物流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教育学校和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等;构建卫星城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十分钟公共服务圈。